我国水生蔬菜种植面积广,栽植历史悠久,是低洼湖区和水资源发达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水生蔬菜大都喜水怕旱,生育期和休眠期需要适宜的水分环境[1],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区域适宜大规模种植。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水生蔬菜以其特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近年来,随着水生蔬菜在部分地区大面积重茬栽培,病害问题逐年加重,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水生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2]。本文综述了我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较大栽培面积的莲藕、慈姑、芡实、水芹、茭白、芋和荸荠7种水生蔬菜上发生的主要病害类型、为害特征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生蔬菜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1 莲藕
1.1 莲藕腐败病
重庆蔬菜配送公司莲藕腐败病又称枯萎病、藕瘟等,是一种土传病害,一般可造成藕田减产20%~70%,严重时甚至绝收。腐败病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茎和叶片,发病前期叶部病害症状表现不明显,藕身不光滑,有水渍斑;发病后期,全田变黄,呈火烧状,莲藕变成褐色到紫褐色,最后腐烂发臭直到死亡。莲藕腐败病的病原很多,主要为镰刀菌属真菌,包括尖孢镰刀菌莲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sp.nelumbicola(Nis.&Wat.) Booth.]、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接骨木镰刀菌 (F.sambucin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球茎状镰刀菌莲专化型(F.bulbigenum Cook et Mass.var.nelumbicolum Nisikado etWatanabe)和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等[3,4]。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种藕内或者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初侵染源是带病种藕和土壤。腐败病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发病,6~7月发病严重,后期开始减轻。夏季气温高、雨水少,藕田灌水少,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及连作田发病重。
莲藕腐败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等农业防治措施和药剂防治等。由于莲藕栽培耗工、费时、费力的特点,各莲藕产区普遍存在较长时间的连作现象,而且目前尚未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和技术,因此,主要采用药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将75%百菌清粉剂0.5 kg混入泥土30 kg后撒入浅水田,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周喷一次,连续2~3次可有效防治[5]。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并配用噁霉灵拌细土撒施是有效的防治手段,能较好地预防镰刀菌、丝核菌等引起的植物病害。
1.2 莲藕褐斑病
褐斑病是莲藕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莲藕叶片和叶柄等部位。感病叶片初为褐绿色的小斑点,随后小斑点聚集连片呈大块斑,最终整个叶片变成褐色至枯萎死亡。叶柄染病时,易折,并长期处于下垂状态[6]。病原是半知菌多立棒孢霉真菌[Corynespora casiicola (Berk.Et Curt.) Wei]。病原菌在莲藕病残叶上越冬,一般春季开始侵染,5月潜伏期过后,夏季大量发生;喜湿,连续阴雨天气易导致病害发生,深水区的田块发病较重。
种植莲藕时要注意通风透光、合理密植。期间可通过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等措施,有效防止病害蔓延。药剂防治多采用50%多菌灵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
1.3 莲藕炭疽病
炭疽病也是莲藕常见病害之一,与褐斑病相似,主要为害莲藕叶片与叶柄。当莲藕感病时,病斑首先从叶缘开始出现,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扩散,病斑发生部位凹陷。炭疽病病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性态为子囊菌门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该病在莲藕中发生率较高,一般4~5月开始发病,夏秋两季病征最为严重,雨季通风不良时病征加重。
选择适当的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残体,可有效预防莲藕炭疽病。必要时也要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如喷洒50%多菌灵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1.4 莲藕黑斑病
黑斑病病原为莲链格孢(Alternaria nelumbii),属无性菌类真菌,其发病条件和莲藕腐败病相似。但黑斑病只为害莲藕叶片,病害发生时间比腐败病早。
在冬季清除田间的病株残叶,并集中销毁;病害发生时清除病叶。药剂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15 d喷1次,连喷2~3次。
1.5 莲藕病毒病
病毒病在莲藕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春末夏初症状表现最为明显。发病植株比较矮小,叶片变小,发病较早的植株矮缩明显;而发病植株叶片症状又各不相同,如褪绿、黄化、花叶、斑驳、皱缩等。目前已报道的莲藕病毒包括2种,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 virus,CMV) 和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sMV)[7]。带毒的种藕是莲藕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蚜虫多时,病害加重。
重庆蔬菜配送公司选择抗病品种,种藕消毒可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防蚜治毒、及时清除病残体可有效减少病毒病传播蔓延;同时可结合药剂防治,如病田喷施叶面营养剂(如磷酸二氢钾、叶面宝等)加0.05%~0.10%黑皂或洗衣皂等[8]。
2 慈姑
2.1 慈姑斑纹病
斑纹病病原菌为慈姑尾孢(Cercospora sagittariae)。斑纹病在全国慈姑产地普遍发生,但病害严重程度不同,地区间有明显差异。慈姑斑纹病主要为害叶柄和叶片,感病叶片边缘初始呈黄色或褐绿色的晕圈,发病盛期,病斑呈不规则形或者三角形、黄褐色或灰褐色,稍呈轮纹状,病健部分界明显,常常数个病斑互相连接成大斑块,严重时易导致叶片变黄干枯[9]。
施肥时,注意均衡多种不同的营养元素。选用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可有效防治斑纹病[10]。
2.2 慈姑黑粉病
黑粉病在夏天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易发生,慈姑成株期到采收期最易发生。慈姑各器官均可感病,其中未完全展开的新叶最易感病。病害发生时,叶片初期表现不规则的褪绿斑点,后来逐渐成黄绿色凸起,最后破裂。黑粉病病原菌是慈姑虚球黑粉菌(Doassansiopsis horiana),病原菌以孢子团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或种球上越冬,日均温达25℃以上开始萌发,通过气流、雨水等方式传播。黑粉病5~6月始发,气温上升到25℃以上,若遇连续阴雨天气,湿度长期80%以上,通风条件差、长势弱、密度高时,病害严重。
慈姑黑粉病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为防治策略。栽种前选择抗病品种,并在催芽前球茎用77%可杀得(氢氧化铜)干悬剂1 000倍液或12.5%烯唑醇乳油3 000倍液浸种2 h等进行种苗处理;要加强水肥管理,前期进行浅水处理,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另外,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防治,例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11,12]。
3 芡实
3.1 芡实叶斑病
叶斑病又称里斑病、麸皮瘟,芡实花后易感染此病。发病时,叶片上初始形成圆形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整体腐烂。病原物是无性菌类卷喙旋孢霉 (Dichotomophthoropsis nymphaearum)。在种植芡实时,要加强种植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督促他们定时检测病虫害的发生,并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交替使用,每周1次,共2~3 次[13]。
3.2 芡实叶瘤病
芡实叶瘤病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后隆起膨大呈瘤状,不规则,黄色,上有红色条纹或斑块。病原是一种担子菌门实球黑粉菌属的真菌,以厚垣孢子团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温度达到15℃以上,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子,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等途径传播,健叶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发病,而后产生担抱子进行再侵染。该病害常于7~11月发生,8~9月期间发病率最高,且最严重。
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大水浇泼,隔10 d左右1次,连续2~3次[14]。另外,研究发现在芡实发病初期和发病后使用苯醚甲环唑喷雾防治,结合喷施叶面肥,可较好地控制该病[15],但要注意该药剂对鱼和水生物有毒性,在水源地和水产养殖区切忌施用。
3.3 芡实炭疽病
芡实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花梗上。在叶片上,炭疽病病斑呈圆形至椭圆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稍隆起,中部颜色较淡,凹陷,轮纹状,病斑表面生有小黑点。病原为无性菌类睡莲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nymphaearum Allesh)。炭疽病一般在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始发,7~9月进入发病盛期,可以一直延续到芡实的生育末期。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和叶斑病、叶瘤病的大体相同。
4 水芹
4.1 水芹斑枯病
斑枯病又叫叶枯病,主要为害水芹的中下部,在田间常和锈病相继发生。该病在9月始发,直到次年春天。水芹斑枯病病原为无性菌类水芹壳针孢(Septoria oenathis)。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株或病残体上越冬,遇到适宜的温度条件即可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依靠风、雨传播。种子处理、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选留种株是防治该病的有效农业措施;化学防治以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的效果最佳[16]。
4.2 水芹锈病
水芹锈病主要为害叶柄和茎。该病在环境温度高于16℃时开始发病,24℃时最适发病。水芹锈病的病原菌属担子菌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属爪哇水芹柄锈菌(Puccinia oenanthes)。发病初期,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或20%福·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 10~20 d 1 次,连续 2~3 次[17]。
5 茭白
5.1 茭白胡麻斑病
茭白胡麻斑病又称茭白枯叶病,在茭白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但以生长后期为主。发病时,叶片初始为褐色小斑点,后逐渐变大为椭圆形。病斑周围深褐色,中部黄褐色或者灰褐色,芝麻状[18],严重时聚集成大斑,最后导致死亡。该病由长蠕孢属菰平脐蠕胞 (Helminthosporium zizaniae Nisikado)引起。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老株或者病残体上过冬,第二年进行初侵染。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受到气候、田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茭白胡麻斑病主要发生在茭白的生长后期,所以要注重预防,结合种植抗病品种、清除老叶、采取不同的栽培模式和药剂防治等措施。目前,稻瘟灵防治此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5.2 茭白纹枯病
茭白纹枯病主要为害茭白的叶鞘,通常分蘖期到结茭期发病,该病害在全国茭白种植区都有发生。病原菌为无性菌类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随灌水漂浮到水面并附在植株上,夏季适宜条件下菌丝萌发,侵入叶鞘逐渐形成云纹状病斑[19,20]。通过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长期深灌、及时摘除病叶和水旱轮作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茭白纹枯病。发病初期可喷洒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复配剂、井冈霉素与戊唑醇复配剂、5%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800倍液或者50%退菌特(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7~10 d 1 次,共喷施 2~3 次[21]。目前,选取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纹枯病的根本途径,合理的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是最主要的手段。
5.3 茭白锈病
锈病主要为害茭白的叶片和叶鞘,夏秋季发病。感病时,叶片形成黄色隆起的小疱斑。茭白锈病病原是茭白单胞锈菌(Uromyces coronatus),属担子菌门真菌。锈病的发生与茭白品种抗病性、环境温湿度、施肥及种植密度等密切相关。目前生产上防治茭白锈病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例如三唑酮、多·硫悬浮剂、多菌灵等,其中三唑酮使用量大,次数也多[22]。通过合理的农业防治措施,例如冬季彻底清除病残体来消灭越冬菌源;增施钾肥,增强抗病能力;采取合理轮作和合理密植的方式,并及时疏去过密苗、无效分蘖苗,剥除枯叶、黄叶等措施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6 芋
6.1 芋疫病
芋头疫病又称芋瘟,通常在叶片和球茎部发病。叶片发病时,呈黄褐色圆斑,之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轮纹斑,严重时破裂穿孔;叶柄受害时,病斑结合到一起并沿着叶柄向四周扩展,严重时叶柄腐烂倒折,叶片全萎;地下球茎发病时,褐色腐烂,雨水积累部位受害重[23]。病原菌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a colocasiae),称芋疫霉,属卵菌。 芋头疫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特别是在高温雨后应立即施药预防。田间保持湿润能够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如果长期浸水,疫病发病重,最严重时会导致绝收。锰锌·氟吗啉、烯酰吗啉和霜脲·锰锌对芋头疫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较好[24]。
6.2 芋污斑病
芋污斑病通常发生在叶片上。感病叶片表面初始淡黄色,而后由浅变深至暗褐色,背面淡黄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芋污斑病由芋芽枝菌(Cladosporium colocasiae)引起,该病原菌在病残体及种芋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通过灌溉水或者雨水传播蔓延,7~8月温度高、雨水多时利于病菌的传播,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在农业上注意田间卫生,选用无病子芋,合理水肥及耕作方式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药剂防治上,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另加0.2%中性洗衣粉,7~10 d喷施1次,连续3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效效果[25,26]。
http://www.xddncp.com/